一、团队基本情况介绍
威尼斯捕鱼游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秉承学院“特色立校、服务强校、合作兴校”的办学方针和“素质为本、能力为重”的育人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道路,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依托山东省家用电器行业协会、海信集团等行业企业,开发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以“学训赛相融、工学交替”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构建了省级精品课和校级精品课组成的课程群,建成了“教学、科研、实训、生产相结合”的实验实训基地,形成了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平台,以校企融合、人才共育为目标,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载体的团队建设整体思路,在团队带头人的高效领导和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打造了以1名“国家级优秀教师”、1名“省首席技师”和1名“省级优秀教师”为核心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一流的教学团队,具有较强的面向企业、职教院校的技术服务和区域对口支援能力,取得了以“省级教学成果”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为标志的系列建设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2010年以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已先后入选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和山东省特色专业。
二、团队教师基本情况
1. 团队总体情况
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师资队伍建设内在要求,教学团队以“专兼结合、学历与技能并重”为队伍建设目标,通过轮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使大批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职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大大增强,双师型教师比例不断提高。同时,吸纳大批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到教学团队中来,不断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实践教学队伍不断壮大。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教学团队已打造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学历与技能并重、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本教学团队现有成员20人,其中专任教师13人,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7人。
★专职“双师素质”教师13人,均具有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或其他高级职业资格。
★教授2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7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首席技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
★现有专业带头人2人(校企各1人),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硕士及以上学历10人。
2.团队带头人介绍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于晓平教授是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大学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中职示范校建设方案评审专家、山东省高职高专教学评估专家库成员、山东省电子产品检验院特聘专家、山东省信息集成资质认证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家用电器科技》杂志编辑、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近年来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科研教研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于晓平教授长年在企业兼职从事技术支持和研发工作,为企业开发的电子技术类项目先后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国家专利11项,专利项目大都转化生产力,创经济效益近亿元。先后荣获山东省专利发明二等奖、济南市优秀专利发明家、并被山东省政府记二等功1次,济南市政府记三等功3次。
于晓平教授主编电子技术类及高职高专教材4部,总印数达20万册。编写出版的《电视技术》高职高专教材,被教育部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再版4余次,印数达5万余册,2009年获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数字电子技术》2009年获得山东省优秀教材二等奖;主编的《Coredraw设计及实训》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教材二等奖。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其中国家一级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作为主讲教师建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等4门山东省精品课程。参与完成的《数字电子技术案例式教学研究》获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于晓平教授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学生授课,具有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勤奋、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执行能力,在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资源整合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高职教育理念先进,对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把握能力强,在企业、学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团队主要成员
校内专任教师表
序号
姓 名
性
别
学历
专业技术职务
职业资格
企业经历或工作年限
讲授的课程(学时/年)
|
1
| 于晓平
| 男
| 本科
| 教授
| 三级
计算机(系统)调试员
| 10
| PROTEL电子线路设计80学时、电视技术64学时
|
2
| 王平
| 男
| 本科
| 副教授
| 二级
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
| 7
| 电子技能与实训12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120学时
|
3
| 王进军
| 男
| 大学(硕士)
| 教授
| 电子计算机装配调试工考评员
| 5
| 计算机操作系统64学时、高等数学64学时
|
4
| 李常峰
| 男
| 大学(硕士)
| 副教授
| 三级
电气智能高级工程师
| 5
| 自动控制原理64学时、通信原理64学时
|
5
| 马淑兰
| 女
| 本科
|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 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考评员
| 15
| 模拟电子技术64课时、单片机技术64学时、电工维修操作实训48学时
|
6
| 刘晓阳
| 男
| 大学(硕士
| 讲师
| 二级
维修电工
| 1
| 数字信号处理192学时
PLC技术192学时
电工维修操作训练48学时
|
7
| 杨瑞萍
| 女
| 大学(硕士
| 讲师
| 二级
维修电工
| 1
| 电子技能与实训64学时、SMT表面贴装技术64学时
|
8
| 王庆平
| 男
| 本科
| 实验师
| 二级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 1
| 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128
|
9
| 贾玉凤
| 女
| 大学(硕士
| 讲师
| 二级
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
| 1
| 电路、电工基础、智能楼宇自动化技术410学时
|
10
| 常书惠
| 女
| 大学(硕士
| 讲师
| 二级
维修电工
| 2
| 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路、数字电子技术、音响技术420学时
|
11
| 韩俊玲
| 女
| 研究生
| 讲师
| 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考评员
| 0.5
| 移动通信、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410学时
|
12
| 滕丽丽
| 女
| 大学(硕士
| 助教
| 安防系统集成师
| 2
| 电路、模拟电子、单片机384学时
|
13
| 刘成刚
| 男
| 本科
| 助教
| 电子设计师考评员
| 1
| 工厂供电192学时
传感器技术192学时
|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表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学历
| 专业技术职务
| 职业资格
| 所在单位
| 从事技术领域/从业时间
| 讲授课程(学时/年)
|
1
| 迟恩先
| 男
| 研究生
| 高级工程师
|
| 山大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技术开发/15年
| 电子技能与实训128学时、电工电子专项实训48学时
|
2
| 于宪乐
| 男
| 本科
| 高级工程师
| 二级
家用电子产品维修
| 山东赛维电子有限公司
| 电子产品检验与维修/副总经理/19年
| 高频电子技术128学时、单片机专项实训48学时
|
3
| 田占军
| 男
| 研究生
| 高级工程师
| 二级
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
| 山东省家用电器行业协会
| 家用电子产品研发/协会副会长/11年
| 电视技术128学时、音响技术128学时
|
4
| 庞秀韦
| 女
| 研究生
| 高级工程师
|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 移动通信/移动槐荫区总经理/21年
| 移动通信128学时、手机维修实训120学时
|
5
| 张端桥
| 男
| 研究生
| 高级工程师
|
| 山大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工艺设计/28年
| 单片机课程设计128学时
|
6
| 贾瑞琦
| 男
| 大专
| 高级工程师
|
| 山大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产品研发与生产/26年
| 移动通信64学时、手机维修实训48学时
|
7
| 高立
| 男
| 大专
| 高级工程师
|
| 山东电影机械厂
| 产品检验/18年
| 电路128学时
|
三、团队建设特色
1.专业建设
团队以核心课程建设成果带动专业建设,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山东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规模的变化、就业状况的调研分析,调整专业方向,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需要。依托山东省家用电器行业协会、海信集团、宝世达控股集团、山东吉美乐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深入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学训赛相融、工学交替”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成校企双赢的实验实训基地,近年来在专业建设上去的了一系列成绩:
★2007年遴选为“学院品牌专业”。
★2010年遴选为“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2010年遴选为“山东省特色专业”。
★2005年至今,本专业所在的威尼斯捕鱼游戏电子工程系为山东省家用电器行业协会的副理事长单位。
★近三年学生就业率分别为97.5%、97.8%和99.0%。
2.课程与教材建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团队全力推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以电子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重构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特色课程体系,集实用性、适用性和职业性于一体,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特色的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团队成员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应用电子核心课程。成员按能力取向负责或建设课程方向,再由带头人协调规划,形成“互相参与、共同提高、成果共享”的长效团队工作机制。
★确立了将职业能力目标融入课程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学与做融合的课程建设思路。
★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对主干课程合理规划,形成从“基础+认知”出发打造“综合+顶岗”的课程布局。
单片机技术
电视技术、音响技术
手机维修技术
电子工业技术
|



近年来,团队确立了职业性、开放性的开发理念,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院校同行合作成立教材开发项目小组,紧密结合专业生产实际,重点进行国家规划教材、专业实训教材和校本教材三种类型教材的开发建设。
截至目前,团队成员共编写教材28部,其中“十一五”规划教材6部;校企联合开发的校本教材多部,其中《手机维修实训教程》已应用到专业实践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
3.人才培养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保障,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点抓好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学生的职业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团队建立了以实践教学为主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专业教学模式。按照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利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先后在《电子线路CAD》、《单片机技术》等课程上采用“边教、边学、边练”的教学形式,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了质的提高。
依托学院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团队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毕业证+必修职业资格证书+任选职业资格证书”的“1+1+X”多证书制度。目前,团队已为学生开展了高级维修电工(技师)、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证书等多个工种的校内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毕业生的“双证书”率达到100%。
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近年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人才培养工作获得社会广泛赞誉。
4.社会服务
(1)团队成员受聘担任政府和企业的专家顾问,积极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入选济南市专家人才库的2名团队成员,受聘担任政府和企业的专家顾问,积极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教学团队成员有6人被聘为济南市政府采购中心评标专家;有10人被企事业单位聘为技术顾问,为济南市的电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近年来,团队与区域内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吉美乐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开展应用研究,进行了多项科研项目的技术攻关工作,为企业解决了十余项技术难题。
团队成员积极参与企业建设,进行实用电子技术类项目开发,获得的12项国家专利大都转化生产力,创经济效益近亿元。
(3)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科技咨询和科技成果推广等,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团队与山东省家用电器行业协会多次合作举办“金蓝领”的培训和认证工作,依托学院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校内实训基地,先后为企业培训电气类中级工、高级工、技师300余人。
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大力实施校企“订单式”培养,分别组建了“海信班”、“宝世达班”等“订单式”培养班级,先后为海信集团、宝世达控股集团和浪潮集团等企业输送3批学生。
于晓平教授研制的“彩电开关电源功率因数校正装置”解决了彩电谐波含量过高的技术难题,可减小电网的污染,使彩电的输入功率因数提高到0.95(普通彩电0.5)。
(4)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行动中。近三年来,团队成员先后有20多人次应邀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为农业发展建言献策,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团队带头人组织团队成员以职业培训、技术服务为重点,以实用人才培训、送技术下乡入户等形式,为当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带领和指导学生参加“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义务为社区居民传授科普知识,维修电视机、洗衣机、收音机、手机等家用电器和通信设备。固定设点、面向社会维修电器,同时不定期到分校区、干休所、家属区以及兄弟院校为广大师生和老年人上门服务。
技术服务情况列表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服务对象
主持人
完成情况及成效
|
1992.04-1993.07
| 高效电子镇流器
| 技术发明
(国家专利)
| 洛阳华阳电子厂
| 于晓平
| 用于生产
|
1992.05-1993.02
| 冷阴极高频启动装置
| 技术发明
(国家专利)
| 济南彩虹电子厂
| 于晓平
| 用于生产
|
1992.12-1993.08
| 电子镇流器
| 技术发明
(国家专利)
| 洛阳华阳电子厂
| 于晓平
| 用于生产
|
1993.02-1993.08
| 美容器
| 技术发明
(国家专利)
| 济南启天电子有限公司
| 于晓平
| 用于生产
|
1993.05-1993.11
| 庭院用防盗报警器
| 技术发明
(国家专利)
| 青州市天宇电子厂
| 于晓平
| 用于生产
|
1994.05-1995.02
| 防盗、防火报警器
| 技术发明
(国家专利)
| 河南洛阳康力电子仪器厂
| 于晓平
| 用于生产
|
1995.03-1996.01
| 一种双功能亚超声遥控灯口
| 技术发明
(国家专利)
| 济南齐鲁阳光电子厂
| 于晓平
| 用于生产
|
1995.11-1996.06
| 一种应急台灯
| 技术发明
(国家专利)
| 济南齐鲁阳光电子厂
| 于晓平
| 用于生产
|
2003.12-2005.06
| 彩电开关电源功率因数校正装置
| 技术发明
(国家专利)
| 青岛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于晓平
王平
| 用于生产
|
2004.03-2005.08
| 灭蚊专用110V电子镇流器
| 技术发明
(国家专利)
| 济南恒安达电子有限公司
| 于晓平
王平
| 用于生产
|
2010.05
| 国产大型煤压机关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技术改造
| 济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王平
| 按计划进行
|
2010.03-2011.05
| “金蓝领”培训
| 职业资格培训
| 海尔、海信
| 王平、田占军
| 按计划完成
|
2008.12-2010.9
| 苯基分子异质结构器件中界面势、能态、载流子及其输运性质研究
| 苯基分子异质结构器件研究
| 山东大学
| 刘德胜、杨瑞萍
| 完成鉴定,成果多次被引用
|
2010.03-2011.01
| 电厂建设安全监控系统
| 系统开发
| 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 滕丽丽
| 投入生产,运行情况良好
|
2008.07-2009.09
| 汽车碰撞预警系统应用
| 技术改造
| 金洲科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贾玉凤
| 用于生产
|
2009.09-2011.07
| 生产线计时传送系统改造
| 技术改造
| 山东兴达工业管业有限公司
| 刘晓阳
| 用于生产
|
2011.04
| 一种具有遥控报警器的吸油烟机
| 技术发明(国家专利)
| 赛维家电有限公司
| 滕丽丽
| 用于生产
|
2009.03-2009.04
| 汽油发电机装配车间组装线监控系统工程项目
| 设计
| 山东吉美乐有限公司
| 马淑兰
| 验收完成
|
2011.07
| 基于自组织WSN城市照明单灯控制系统的研究
| 城市照明控制系统
| 济南美视网景科技有限公司
| 刘允涛、李常峰
| 完成鉴定,投入使用
|
四、团队近年来承担的教科研项目
团队在进行专业及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承担校内外教科研课题多项,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获国家专利12项;主编、参编教材28部,其中“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发表教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篇、核心期刊18篇。
★形成应用电子技术主干课程群省、校级精品课程梯队。
★聘请了海信集团和宝世达控股集团、山东省家用电器行业协会等多家企业技术部门负责人、工程专家和学者组成了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建立社会人才需求网络和企业调查制度。
★借助行业(企业)优势,拓展教学空间,先后建成与应用电子主干课程相匹配的多个“厂中校”教学基地。
★建成“济南市家用电器职业技能鉴定”考点
★2008年《数字电子技术》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9年“《数字电子技术》案例式教学研究”获第六届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2010年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研究二等奖
★2011年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
五、团队近年来获奖情况
省级以上获奖情况
|
时间
| 奖项名称及等次
| 获奖者
| 颁发部门
|
2001年9月
| 全国优秀教师
| 王进军
| 教育部
|
1999年12月
| 山东省发明二等奖
| 于晓平
| 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人事厅
|
1999年9月
| 山东省优秀教师
| 王进军
| 山东省教委、人事厅
|
2003年10月
| 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 王进军
| 山东省教育厅
|
2003年12月
| 职业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 王进军
| 山东省职业教育学会
|
2005年2月
| 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 马淑兰
| 山东省教育厅
|
2007年7月
| 省级精品课
| 孙振强
| 山东省教育厅
|
2007年8月
| 山东省优秀教师
| 于晓平
| 山东省教育厅
|
2009年3月
| 山东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 于晓平
| 山东省教育厅
|
2009年5月
| 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 王平、于晓平、李常峰、刘晓阳、李翠
| 山东省教育厅
|
2009年12月
| 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研究二等奖
| 王平、田占军
| 山东省职工教育办公室
|
2010年12月
| 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研究二等奖
| 李常峰、刘晓阳、滕丽丽
| 山东省职工教育办公室
|
2008年7月
| 指导第三届“毕昇杯”全国电子大赛二等奖
| 贾玉凤
| 毕昇杯全国组委会
|
2008年8月
| 指导第三届“毕昇杯”全国电子大赛一等奖
| 贾玉凤、刘晓阳
| 毕昇杯全国组委会
|
2009年8月
| 指导第四届“毕昇杯”全国电子大赛参与奖
| 马淑兰
| 毕昇杯全国组委会
|
2009年8月
| 指导第四届“毕昇杯”全国电子大赛参与奖
| 贾玉凤
| 毕昇杯全国组委会
|
2009年6月
| 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 贾玉凤
| 山东省教育厅
|
2009年8月
| “天华杯”全国电子大赛山东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奖
| 贾玉凤
|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
|
2010年7月
| 全国电子大赛山东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奖
| 贾玉凤
|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
|
2010年7月
| 全国电子大赛山东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奖
| 滕丽丽
|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
|
2010年7月
| 指导第五届“毕昇杯”全国电子大赛二等奖
| 滕丽丽
| 毕昇杯全国组委会
|
2011年4月
| 指导山东省“鲁商杯”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 滕丽丽、贾玉凤
| 毕昇杯全国组委会
|
2011年5月
| 指导第六届“毕昇杯”全国电子大赛二等奖
| 常书惠、滕丽丽、贾玉凤、杨瑞萍
| 毕昇杯全国组委会
|
2010年6月
| 指导山东省技能大赛二等奖
| 滕丽丽、贾玉凤
| 山东省教育厅
|
2008年7月
| 第三届“毕昇杯”全国电子大赛二等奖
| 贾玉凤
| 毕昇杯全国组委会
|
2012年5月
| 指导第七届“毕昇杯”全国电子大赛二等奖
| 常书惠
| 毕昇杯全国组委会
|
2012年11月
| 全国电子创新设计优秀指导奖
| 贾玉凤
|
|